Lifestyle - another watch magazine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 a watch & lifestyle magazine Wed, 03 Jul 2024 14:10:17 +0000 e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5.5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wp-content/uploads/2021/08/circle-bk-50-60x60.png Lifestyle - another watch magazine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 32 32 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耐人尋味的遊戲制定人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bruce-nauman/?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bruce-nauman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bruce-nauman/#respond Wed, 03 Jul 2024 14:10:16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6403 美國藝術家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曾說:「語言作為溝通的有效工具開始失效之際,正是詩歌或藝術出現之時。」若看過布魯斯・瑙曼的作品,大致可以見到幾個元素—文字、身體、行為,而這些元素作為藝術語言,又是怎麼超越語言本身呢?

The post 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耐人尋味的遊戲制定人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Helena Hau

美國藝術家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曾說:「語言作為溝通的有效工具開始失效之際,正是詩歌或藝術出現之時。」若看過布魯斯・瑙曼的作品,大致可以見到幾個元素—文字、身體、行為,而這些元素作為藝術語言,又是怎麼超越語言本身呢?

在步入仲夏之際,大館當代美術館帶來了美國藝術家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於香港的首個大型展覽。展覽由費城藝術館的副館長兼首席策展人卡洛斯・巴薩爾、皮諾收藏的首席策展人卡羅琳・布爾喬亞,以及大館藝術主管皮力策劃。展出藝術家35件代表作,包括雕塑、攝影、錄像、霓虹燈、繪畫、版畫和行為藝術等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從六十年代至近年,橫跨其60年的藝術生涯。

《南美之圈》,1981
鋼材、鑄鐵和鋼纜
91.4 × 43.4 × 43.4厘米(椅);12.7 × 426.7 × 426.7厘米(環)
© 2024 布魯斯・瑙曼 / 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ARS)

誰也不凌駕於誰

談及布魯斯・瑙曼,策展人皮力表示,藝術家出現於藝術史上非常關鍵的時刻。在政治動蕩、社會激變的六十年代,先有以藝術家情感為主軸的抽象主義,再有崇尚形式與空間的極簡主義,看似抵觸的兩個藝術流派,卻無獨有偶的把藝術家的創作意圖看得十分重要,彷彿要讀懂藝術家創作的意圖才能讀懂其作品。而談及布魯斯・瑙曼時,皮力繼續說道:「他的創作恰恰相反,他把很多權力都交給了觀眾。」

1967年,法國文學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發表了<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的論述,將作品的主宰人物由創作者轉向了讀者。皮力表示,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其關係,但這個論述和布魯斯・瑙曼的作品相當一致。展覽中,有幾件以文字為元素的作品,如霓虹燈作品《原始/戰爭》(RAW/WAR)、《死亡/吃》(DEARTH/EAT),以及繪畫作品《小提琴 + 沉默 = 暴力》(Violins + Silence = Violence)等,「他把這些『意義』交給了觀者,由觀者從中尋找關聯。」那麼,這是一個去除自我的過程嗎?「比起完全去除自我,他只是將自己的位置不放到那麼前。」眼前的霓虹燈不停的來回閃爍著W-A-R與R-A-W,布魯斯・瑙曼成了一個制定規則的人,他將語言化成遊戲,卻將結局留給了觀眾去續寫。

《原始/戰爭》,1970
透明玻璃霓虹燈管和掛架
46 x 63厘米
© 2024 布魯斯・瑙曼 / 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ARS)

《死亡/吃》,1972
透明玻璃霓虹燈管和掛架
19.1 × 35.2 × 3.8厘米(吃);18.7 × 64.1 × 5.4厘米(死)
© 2024 布魯斯・瑙曼 / 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ARS)

身體作為載體、作為延伸、作為藝術的一部分

布魯斯・瑙曼曾受極簡主義的影響,也走過後極簡主義之路,而過渡到觀念藝術與行為藝術的轉折點,或許可以從F倉展廳中,一件名為《Untitled》(1965)的雕塑裏找到線索。這是布魯斯・瑙曼首件採用玻璃纖維與樹脂為媒材的雕塑作品,說不清那是藤蔓,還是棍子。物料的不確定性為作品帶來了一絲偶發,與此同時,留在雕塑上的痕跡宛如重新將「人」的感覺放在了作品之中,不知不覺成為了身體的延伸。

展覽現場,最右是作品《無題》(1965)
相片由大館提供

「身體」無疑是藝術家創作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從身體延伸出來的行為也帶來了耐人尋味的後續。順着螺旋樓梯而上,耳邊傳來了布魯斯・瑙曼於2004年在泰特現代美術館渦輪廳的場域特定聲音裝置《原材料》(Raw Materials),作品選擇了21段文字錄音,如「謝謝你,謝謝你」、「好的,好的,好的」,以及「不,不,不,不」等,持續並重複的播放着,而這件Site-specific的作品安置於曾是監獄的大館中,也毫無違和感。

隨着不斷重複的聲音來到一樓的展廳,映入眼簾的是循環播放的錄像。這些錄像作品沒有過於複雜的的畫面,大多都是不斷的重複着某個動作與語言;如作品《正常洗手》(1996)呈現了藝術家洗手的過程,這個看似再日常不過的行為在重複和持續一小時之下,卻帶來另一種感覺——緊張、焦慮;這種感覺在另一件作品《小丑酷刑(我很抱歉於不、不、不)》(1987)中也可以感受到——本是惹人發笑的小丑,在這裏卻是悲傷的,口裏不斷地說着:「我為我所做的感到抱歉。我不知道我為甚麼這樣做」,以及「不、不、不」⋯⋯而這種有意識及刻意的行為,不僅是對自身的高度關注,更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與荒誕。看布魯斯.瑙曼的作品,下意識不會感到愉快或舒暢,但耐人尋味的舉動與開放式的結局,又會讓觀者忍不住想再挖深一點,探一探究竟。

《酷刑(我很抱歉於不、不、不)》,1987
雙頻道錄像
© 2024 布魯斯・瑙曼 / 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ARS)

《正常洗手》,1996
雙頻道錄像
© 2024 布魯斯・瑙曼 / 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ARS)

「布魯斯・瑙曼」
日期:2024年5月15日 – 8月18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11am–7pm(星期一閉館)
地點:大館賽馬會藝方及F倉展廳

The post 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耐人尋味的遊戲制定人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bruce-nauman/feed/ 0
有型特務的御用香檳:Bollinger推出全新年份香檳La Grande Année 2015及La Grande Année Rosé 2015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bollinger-2015/?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bollinger-2015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bollinger-2015/#respond Wed, 05 Jun 2024 12:45:45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6163 喜歡007電影的朋友,一定認識Bollinger,因為它是早年電影中占士邦的御用香檳。今次Bollinger在香港推出的年度佳釀,分別是La Grande Année 2015及La Grande Année Rosé 2015兩款年份香檳。

The post 有型特務的御用香檳:Bollinger推出全新年份香檳La Grande Année 2015及La Grande Année Rosé 2015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 楊文翰 Special thanks: Jebsen Fine Wines

喜歡007電影的朋友,一定認識Bollinger,因為它是早年電影中占士邦的御用香檳。早於1956年,Bollinger的名字首次出現在Ian Fleming的占士邦小說《Diamonds are Forever》裏。到1973年,Bollinger正式登上大銀幕,在Sean Connery主演的007電影《Live and Let Die》(鐡金剛勇戰魔鬼黨)裏飾演一角。1978年,當時的007系列電影監製Albert Broccoli遇上Bollinger的總裁Christian Bizot,兩人成為好朋友,更成為香檳和電影合作的一大契機。據酒莊的工作人員所講,兩者的合作,出自於一份友誼,當年從沒簽署任何合約。

背景小檔案

Bollinger是其中一間歷史最悠久的香檳酒莊,亦是現存少數仍然由始創家族經營的獨立酒莊之一。早於1829年,海軍上將Athanase Hennequin de Villermont與Paul Renaudin和Jacques Bollinger在Aÿ一起創立Bollinger Renaudin & Cie,擁有自己的葡萄田和釀酒設施。1884年,Bollinger更獲維多利亞女皇授予英國皇家認證。到1941年,Elisabeth Law de Lauriston-Boubers繼承丈夫的遺產,接掌Bollinger,積極發展酒莊,購入更多葡萄田和釀酒設施之餘,更向世界各地不同國家推廣Bollinger,並於1960年代把酒莊的品牌名字由Bollinger Renaudin改為Bollinger。直至1971年,她才退下來,由Claude d’Hautefeuille和Christian Bizot接手。

時至今日,Bollinger在整個香檳區裡擁有179公頃葡萄田,85%屬於Grand Cru和Premiers Cru等級。酒莊亦設有專門製造和維修橡木桶的小工場,裏面放有很多造木桶的古老工具,是少數擁有自家橡木桶工場的香檳品牌。Bollinger釀製的無年份香檳Special Cuvée,主要由在Magnum玻璃瓶裡陳年5至15年不等的reserve wines混合調配而成,是品牌的招牌香檳,多年來均保持獨特風格和高水準。除Special Cuvée外,Bollinger還有無年份的Rosé香檳、La Grande Année年份香檳、La Grande Année年份Rosé香檳、R.D.系列特級年份香檳、Vieilles Vignes Françaises Blanc de Noirs特級年份黑葡萄香檳,以及只用Aÿ Grand Cru等級優質黑葡萄Pinot Noir釀造的的頂級年份香檳La Côte Aux Enfants。

年度佳釀

今次Bollinger在香港推出的年度佳釀,分別是La Grande Année 2015及La Grande Année Rosé 2015兩款年份香檳。2015年是葡萄酒界的一個好年份,當年的天氣異常,但炎熱的陽光卻被充足的雨水調節,潮濕的冬季被溫暖的早春取代,減低因霜凍而破壞葡萄的風險;而四月份的陽光照射量卻達到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令夏季炎熱乾燥,幸好冬季的儲水和八月份的降雨,令葡萄開花過程順利。酒莊在9月初開始進行採集,並發現葡萄品質非常好,緊密的果串,成熟度足夠,酸度亦相當高,很適合釀造優質的年份香檳。兩款年份香檳主要以Pinot Noir和Chardonnay釀製而成,並在橡木桶中進行二次發酵和陳釀。La Grande Année 2015的葡萄品種比例是60% Pinot Noir加40% Chardonnay,顏色呈金黄色,帶有蘋果、李子和一點蜂蜜的香氣,再來就是黑漿果的芳香;入口味道濃郁和厚身,充滿李子的果香;收結時散發朱古力和柑橘的味道,還有微妙的礦物質餘韻。La Grande Année Rosé 2015的葡萄品種比例是62% Pinot Noir加38% Chardonnay,Pinot Noir的比例高一點點,顏色呈淡粉紅色,帶有草莓和柑橘的香氣;口感柔滑,充滿石果的香味,並帶點單寧的優雅。

兩款年份香檳才剛運到香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Jebsen Fine Wines的官網查閱一下。

The post 有型特務的御用香檳:Bollinger推出全新年份香檳La Grande Année 2015及La Grande Année Rosé 2015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bollinger-2015/feed/ 0
從味蕾感受時裝設計師品味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fashionably-ate/?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fashionably-ate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fashionably-ate/#respond Thu, 16 May 2024 02:57:09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6003 從時裝領域延伸至飲食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難得能夠將品牌的精神及創意從信眾們身上滲進五臟六腑,讓人感覺彷彿是流着品牌的血,身體內、外都得到全面滿足。

The post 從味蕾感受時裝設計師品味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 Maria Leung

從時裝領域延伸至飲食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難得能夠將品牌的精神及創意從信眾們身上滲進五臟六腑,讓人感覺彷彿是流着品牌的血,身體內、外都得到全面滿足。要數時裝品牌所開設的餐廳其實絕對不少,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幾間較近年開業的打卡之選,大家出外旅行的話,不妨加插一項朝聖活動。

Louis Vuitton—曼谷Gaggan at Louis Vuitton

日本市場向來都是所有品牌的掌上明珠,因此全球首兩間開幕的LV Café選址在大阪及東京落戶絕不令人意外,難得是如今Café再進駐跟香港近在咫尺的曼谷,除了Café,還有首間在南亞開設的「Gaggan at Louis Vuitton」餐廳。雖然香港暫未受到品牌寵幸,但對經常出遊日、泰兩地的港人來說,品牌這個新地標都總算造福大家。

Louis Vuitton剛於曼谷Gaysorn Amarin開設「LV The Place Bangkok」概念空間,建築物帶有古典的當地文化色彩,而LV新店就座落建築的角落位置,樓高兩層,外牆以巨型鑽石形圖案點綴,相當搶眼,晚上還會閃閃發亮,單是外表已經非常IGable,火速成為曼谷新打卡點。充滿自然氣息的Le Café Louis Vuitton咖啡店位於地面,為配合城市的文化及地理特色,室內設計採用木材、酒椰葉和各種植物等天然物料,反映了這個東南亞城市的氣候。裝潢方面亦當然少不了品牌的經典元素,包括Monogram圖案鑲木地板,以至參考經典Objets Nomades系列的傢具。

咖啡店供應多種口味的蛋糕、餡餅、芭菲和雪糕三文治,每款也以Louis Vuitton的特色圖案點綴。好甜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Star Blossom朱古力焦糖蛋糕、Monogram開心果橙花蛋糕,或是充滿泰國風味的冰凍Mango Sticky Rice Fizz,以芒果加入糯米的糖漿及湯力水調製而成,在熱辣辣的環境下飲上一杯,立時暑氣全消。

至於屬「LV The Place Bangkok」重頭戲的餐廳Gaggan at Louis Vuitton則位於上層,為Louis Vuitton在南亞開設的第一間餐廳,由著名印度廚師Gaggan Anand主理,會供應午餐和晚餐。Gaggan Anand大有來頭,早年他主理的餐廳「Gaggan」就曾連續4年榮獲亞洲最佳餐廳第一名,並且獲頒米芝蓮二星。Gaggan at Louis Vuitton入口位置裝飾有由LV行李箱組成的金字塔,店內放上10張意大利雲石餐桌,而所用的椅子、咕𠱸及餐具都富有東南亞色彩。牆上以Draga & Aurel創作的樹脂結構點綴,燈飾採用了Monogram花形圖案,窗前則掛有流蘇窗簾。主廚希望客人能品嚐Louis Vuitton獨有的時令佳餚,細味以甜(Sweet)、酸(Sour)、鹹(Salty)、辣(Spicy)和驚喜(Surprise)5個「S」為基礎的菜式。從展現泰式風味的龍蝦,以至Damier圖案雜菌菜式,每道美食也以獨特的餐碟盛載。此外,餐廳內還特設私人包廂,嚮往終極美饌體驗的客人只要預先訂座,便可以一面進食一面欣賞大廚於廚房內即席獻技。

順帶一提,「LV The Place Bangkok」除了有讓大家可隨時shopping血拼的專門店之外,還有展覽區域。店內現正舉行「Visionary Journeys」展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讓參觀者探索品牌的燦爛傳統。主題各異的展廳分別展示了獨特的佈置,大家忙於醫肚的同時,也不忘要參觀一下。

Address:

Gaysorn Amarin at Gaysorn Village
Level G-2, No. 496-502 Ploenchit Road,
Lumpini, Pathumwan, Bangkok

Gucci—首爾Gucci Osteria da Massimo Bottura

2021年是Gucci創立一個世紀,為了慶祝這里程碑,品牌先後在美國、意大利和東京開設餐廳,以強勢進軍飲食界,進一步擴大古馳王國的版圖。而第4間的Gucci餐廳Gucci Osteria da Massimo Bottura則選址在韓國首爾開業,2022年正式營運,位於梨泰院Gucci Goak旗艦店的頂層。

Gucci Osteria標榜着新派fine dining用餐體驗,以意大利為核心、結合韓國文化及特色的精緻菜餚。菜式講求創意,不論在擺盤或材料的組合上都花上心思,儼如將一幅藝術作品放在食客面前,而且往往令人意想不到,充滿驚喜。主餐廳可容納28位顧客,露台區域則可容納36人,另有一間以古董壁鏡及Gucci Décor Radura牆紙為裝飾的「Room of Mirrors」(鏡室)8人貴賓房,而餐廳只供應午餐及晚餐。精心打造的室內設計靈感來自Gucci佛羅倫斯總店,參考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和Gucci的品牌美學。四周充滿活力的綠色牆身,從木製鑲板到露台的格魯吉亞酒吧露台門,喚起冬季花園的氛圍;另外餐廳中央則可看到華麗的長椅及孔雀綠天鵝絨椅子,襯托出烏木餐桌的雋永格調,品牌希望營造出色彩繽紛及和諧舒適的氛圍。品牌標誌性圖案的「星星」在餐廳內反覆出現︰大廳的天花板燈、手工鑲嵌的鑲木地板、露台的彩色大理石馬賽克等,成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空間。

菜單由國際知名米芝蓮三星餐廳廚師Massimo Bottura及行政主廚Jin Hung-gyu聯手創製。Massimo Bottura被形容為引領新文化復興的關鍵人物之一,加上Jin Hung-gyu對韓國飲食文化的熟識,能以韓國人視野重新詮釋正宗意大利美食。如招牌菜「Emilia Burger韓牛漢堡」與「Tortellini with Parmigiano Reggiano Cream意大利雲吞」;另外,還有只在首爾店才能享受到的獨家菜色「Seoul Garden迷你套餐」及「Hanwoo alla Boscalola韓式燉牛肉」。

值得一提是,大家用餐的時候,除了欣賞食物有多漂亮精緻,也要細心留意每道菜所使用的餐具。餐廳採用著名Richard Ginori瓷器,喜歡的話不妨到Gucci專門店找找,說不定有所發現。

Address:Gucci Gaok, 6F, 223, Itaewon-Ro,
Yongsan-Gu, Seoul, South Korea

Maison Kitsuné—台北Café Kitsuné

來自巴黎的日法混血小狐狸Maison Kitsuné,由法國樂團Daft Punk前經理人Gildas Loaëc和來自日本並成長於90年代巴黎的Masaya Kuroki於2002年攜手創立。從服飾品牌起家,再橫跨音樂(Kitsuné Musique)、藝術(Galerie Kitsuné)、飲食(Café Kitsuné)等不同界別,完全體現品牌標誌性小狐狸在日本傳統文化裏所象徵的靈活百變。而由Maison Kitsuné所開設的Café Kitsuné已經遍佈全球多個地方達30間,而去年就首度進駐台北信義區的Bellavita寶麗廣塲,跟「Maison Kitsuné Combo Store台北專賣店」齊齊亮相,以店中店形式打造舒適寬敞的複合型購物空間。

Café Kitsuné的店內裝潢以簡約時尚的木質米色和橙色調呈現,還設有戶外區域,從店內推開門走出陽台,感覺別有洞天,圍繞着小圓桌的空間都放滿植物,營造出森林系café氛圍,就如城市中的綠洲。店內除了供應咖啡、果汁、柚子茶等飲品外,還有甜點與輕食鹹點可供選擇。此外,櫃台旁也有café限定的周邊商品可以購買,如咖啡杯、保溫杯、帆布袋以及便當盒等應有盡有。Café會因應不同季節推出季節限定的食品或飲品,好像夏季會推出獨特口味的雪糕和三文治,而兩款使用日本日清麵粉廠進口麵粉所製作的燻鮭魚蘋果松露牛角包和火腿芝士法包等鹹食更相當受歡迎,以Café Kitsuné標誌小狐狸為造型的曲奇也絕對不容錯過,除了堂食之外,買走送給朋友也非常不錯。

Address:

2F, BELLAVITA, No.28, Songren Road, 
Xinyi District, Taipei City 110049, Taiwan

Christian Dior—巴黎Restaurant Monsieur Dior

經過兩年的重整翻新工程,位於巴黎蒙田大道32號的Christian Dior餐廳隨着其巴黎總店的重開而一同面世。由於開業的2022年仍是本港疫情的嚴峻期,因此相信不少香港的Dior fans當時都未能第一時間飛去見證此時裝界盛事。自詡「美食家」的Christian Dior先生生前對烹飪藝術自有一番見解及要求,堅持只讓自己及賓客品嚐最上乘的佳餚,如他所說︰「烹飪和訂製服一樣,需要精湛技藝和對考究細節的拿捏。因此品牌便決定秉承Dior先生的宗旨,建構一個能展示高級餐飲體驗的空間。

餐廳被親切地命名為Monsieur Dior(即英文Mr Dior),店內的裝潢以及所採用的一杯一碟,都體現法式生活藝術,閒適精緻,簡約而不失優雅。牆身為Claudia Wieser所設計的幾何圖案拼接鏡子,搭配上一系列原創藝術作品,例如René Bouché向世家致意的油畫「Christian Dior à Table」和Guy Limone專為Dior此旗艦店特製的原創裝置藝術,由數千張紅、黑和白色調影像所組成,取材自品牌的檔案舊照和藝術家的個人收藏。菜色方面則展示出法籍主廚Jean Imbert的創意,Jean Imbert於2019年被《GQ》選為年度名廚,並被《Vanity Fair》評為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法國人之一,加入Restaurant Monsieur Dior前他正效力一米芝蓮二星餐廳,此外,他也擔任過如Jay Z、Beyoncé等國際巨星在巡演時的私人廚師。這位主廚與他的合作夥伴Antony Clémot一同從品牌的傳統和歷史中汲取靈感,製作出每道菜式。而招牌菜色的食譜來自Dior曾推出的官方食譜書《La Cuisine cousu-main》,內裏所收錄的大多是Dior先生最喜歡的菜餚,搭配着Dior Maison的餐具系列,讓你完全浸沉於品牌高級典雅的風尚品味當中。

大家亦可在甜點坊Le Pâtisserie Dior享用精美甜品,此處當然也是個打卡勝地,不論是裝潢以至食物,都充斥着Dior的經典符碼和標誌並經過巧妙演繹。開放式的格局加上四周放滿植物,旁邊還造了一個小小花園以模仿Dior先生所鍾愛的玫瑰園,環境相當雅緻富生氣。Le Pâtisserie Dior還出售多款精美的朱古力,以品牌經典的造型為靈感,有連身裙,亦有50年代的New Look,亦提供客製化服務,姑勿論閣下是否品牌的忠實粉絲,到巴黎旅遊的話,也絕對值得前來朝聖。

Address:

32 Avenue Montaigne, 75008 Paris

The post 從味蕾感受時裝設計師品味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fashionably-ate/feed/ 0
From Paris to Portofino: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venice-simplon-orient-express/?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venice-simplon-orient-express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venice-simplon-orient-express/#respond Wed, 08 May 2024 13:00:44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5931 你有否感到搭飛機住酒店這種旅遊體驗已經變得沉悶和千篇一律?倒不如來一趟火車住宿之旅,欣賞意大利海岸的美景之餘,也體驗一下東方快車的古典與奢華。

The post From Paris to Portofino: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 楊文翰

你有否感到搭飛機住酒店這種旅遊體驗已經變得沉悶和千篇一律?倒不如來一趟火車住宿之旅,欣賞意大利海岸的美景之餘,也體驗一下東方快車的古典與奢華。

擁有40年歷史的歐洲Belmond列車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將於六月起開往利古里亞海岸,連接法國巴黎和意大利Portofino兩個旅遊熱點。這趟過夜火車之旅將穿越法國的鄉村,沿着地中海里維埃拉海岸,到達Portofino後再下榻Belmond集團旗下的Splendido酒店兩晚。

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的住房車廂以裝飾派藝術風格作佈置,並提供三種套房類型以滿足不同客人的需求。古典廂房(Historic Cabin)將日間休息室變為擁有上下舖床的車廂套房;新套房(Suites)提供雙人床或單人床,並配有大理石浴室;六間寬敝的豪華套房(Grand Suites)則以 20 年代的華麗風格作裝潢,以重現當年的黃金旅行時代。賓客在廂房內安頓和享用法式下午茶後,可到酒吧車廂「3674」一邊品嚐雞尾酒,一邊欣賞常駐鋼琴家的現場音樂演奏。當列車駛過Dijon、Lyon和Avignon等城市時, 賓客將可以在餐廳車廂Côte d’Azur、L’Oriental和Étoile du Nord中,品嚐由米芝蓮星級廚師Jean Imbert設計的全新餐單,而每道菜均會配上葡萄酒。晚餐後,賓客可以回到「3674」繼續品嚐美酒和享受三人樂隊 Uppertones的演奏。翌日早上,賓客將會在廂房內享用歐陸式早餐,沿途欣賞海岸美景。當列車穿越法國和意大利不同城市,最後開往聖瑪格麗塔利古雷時,賓客將會享用早午餐。在抵達Portofino後,在Splendido酒店繼續行程。

Splendido酒店的前身是一座建於16世紀的本篤會修道院,位於一片碧綠的利古里亞山丘上。酒店的客房和套房設計靈感來自於該地區的貴族宮殿,並設有重新設計的海水游泳池、梯田花園,以及新開的餐廳 Splendido Grill 和馳名的露天餐廳 La Terrazza,每一處地方都能欣賞到Portofino的海灣美景。賓客亦將會在 La Terrazza 餐廳品嚐由Jean Imbert為慶祝新列車旅程而炮製的五道菜套餐,餐後亦可到雞尾酒吧暢飲。這趟四日三夜之旅的壓軸活動是在Portofino中心地帶著名的Piazzetta廣場,在星空下透過特大投影幕欣賞電影。

一趟如此豪華的旅程體驗,以兩位計每人7,920英鎊起,當中包括火車上的食宿、Splendido酒店兩晚住宿和早餐、La Terrazza的晚餐,以及巴黎和Portofino的接送服務,價格視乎所選擇的房間種類而定。

The post From Paris to Portofino:Venice Simplon-Orient-Express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venice-simplon-orient-express/feed/ 0
Leica SL3全畫幅無反機登場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leica-sl3/?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leica-sl3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leica-sl3/#respond Thu, 28 Mar 2024 04:18:09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5640 時隔四年,Leica SL2終於有接班人,SL3全畫幅無反機正式登場。在2015年推出的SL系列,就主打專業攝影人士的市場,獨特地將拍攝相片和影片兩個領域結合在一起,望用途極為廣泛的SL能成為專業攝影人士的開工機。

The post Leica SL3全畫幅無反機登場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 Joanna Chu

時隔四年,Leica SL2終於有接班人,SL3全畫幅無反機正式登場。介紹新機前略略複習一下,Leica電子相機系列主要分為M、Q和SL,M機主要令用家感受菲林相機的感覺,鏡頭都是與菲林相機一樣的M-mount。Q系列的相機主打一機一鏡,一支廣角鏡頭加大光圈,亦都吸引不少入門玩家初嚐「Leica味」(又稱「奶味」)。至於在2015年推出的SL系列,就主打專業攝影人士的市場,獨特地將拍攝相片和影片兩個領域結合在一起,望用途極為廣泛的SL能成為專業攝影人士的開工機。

Leica SL3比歷代的SL1和SL2更為輕巧,不插卡和電的重量約770克,即使裝備鏡頭後亦不會覺得重。SL3使用了跟M11和Q3相同的6,000萬像素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擁有Triple Resolution技術,即是用家可按需要選擇3,600萬或1,800萬像素的RAW 格式,每種解像度模式下均為全感光元件曝光。而動態範圍擴大至15檔,ISO感光度範圍從50至100,000, 再結合新型自動對焦系統中相位檢測(PDAF)、深度影射(物件檢測AF)和對比度識別(對比度檢測AF)三大技術優勢,基本上不論任何光線下都拍攝出清晰銳利的相片。

至於鏡頭卡口則遵循Leica研發的L-Mount標準,除了Leica自家鏡頭,還相容L-Mount聯盟合作夥伴提供的各類超廣角至超長焦變焦鏡頭,相容性廣泛,彈性夠高。而機背 3.2 吋屏幕除了是觸控式之外,亦可上下翻動,讓拍攝更方便。歷代的SL都有兩個SD卡槽給用家使用,而今次SL3升級了其中一個卡槽讀取CFExpress Type B卡,方便用家在拍攝高解像度影片時,增加記憶卡讀寫速度。

最後一個小改動是SL3相機的左上方增設一個圓形扭環控制相機設定,例如ISO感光度等,這個功能本來未見於SL1和SL2上,令用家可以感受M機的方便,淨機售價約$55,500。

The post Leica SL3全畫幅無反機登場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leica-sl3/feed/ 0
意大利葡萄酒的滄海遺珠:Salicutti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salicutti/?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salicutti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salicutti/#respond Wed, 06 Mar 2024 02:52:25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5420 到北京出差,未夠24小時便要乘早機趕回香港,目的就是要出席Salicutti的傳媒午宴。

The post 意大利葡萄酒的滄海遺珠:Salicutti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 楊文翰 Special thanks: Enoteca HK

到北京出差,未夠24小時便要乘早機趕回香港,目的就是要出席Salicutti的傳媒午宴。代理商Enoteca的香港老闆Nick除了酒外,也是一位愛錶之人,所以我常有邀請他出席鐘錶活動。有次在活動上與他聊天,他千叮萬囑著我一定要來,因為那是他試過而性價比最高的Brunello di Montalcino。既然他這樣說,我當然要趕回來。國內航班延誤是常識吧,結果我遲了兩個小時回到香港,要大家久等,在此再次道歉。

Salicutti位於意大利Tuscany的Montalcino區的東南角落,取名自酒莊南面的一條小河。酒莊佔地約4.5公頃,當中包括葡萄田、橄欖樹和一片森林,由Francesco Leanza打理近30年,2015年被德國慕尼黑米芝蓮星級餐廳及酒吧Tantris的老闆Felix及Sabine Eichbauer夫婦收購。Salicutti早於1994年便成為Montalcino區內第一間獲取有機認證的葡萄酒莊,近年在Felix和Sabine的帶領下,更轉營為生物動力農法耕種,並慢慢改善及重建酒莊的釀酒設施。他們會以酒莊的地下水發電,還擁有自家的養蜂場、果園和菜田,實行自給自足。

這裏出產以100% Sangiovese釀製的Brunello di Montalcino紅酒,葡萄來自Sorgente、Piaggione和Teatro三塊田,產量不多,且每一塊田無論是氣候和土壤特質,均各有不同。葡萄田的座向為南至東南及南至西南,約在海拔420至500米之間,傾斜度大約14至20度,享有充沛的陽光,避免從北面Tramontana和Maestrale吹來的冷風,令葡萄的熟成時間相對漫長。他們的釀酒風格與Burgundy相似,以人手採摘和揀選葡萄,進行柔和的壓窄後,再放於木桶內發酵,然後入樽以待熟成。為反映三種不同葡萄酒的個別風格,他們採用了不同設計的酒標,Sorgente是春天花園裏的噴水池,Piaggione是陡峭壯麗的山景,Teatro則是羅馬劇院的銅板蝕刻。

在傳媒午宴上,酒莊就為我們預備了意大利菜配五款葡萄酒,分別是Salicutti Sorgente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8、Salicutti Piaggione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8,以及Salicutti Teatro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5、2016和2017。Salicutti Sorgente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8比較平易近人,Salicutti Piaggione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8則還有久遠的陳年潛力。我個人最喜歡Salicutti Teatro Brunello di Montalcino 2015,配襯慢煮牛頰肉比另外兩個年份更為突出。但我偷看到Sabine配襯的不是牛頰肉,而是意式燉牛肚,我對這道菜式更感興趣,相信配襯Salicutti Piaggione Brunello di Montalcino或Salicutti Teatro Brunello di Montalcino會相樣出色。

The post 意大利葡萄酒的滄海遺珠:Salicutti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salicutti/feed/ 0
Speyside70年佳釀:Glen Grant Devotion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glen-grant-devotion/?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glen-grant-devotion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glen-grant-devotion/#respond Fri, 01 Mar 2024 06:33:42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5342 酒友每每提起Speyside區佳釀,大多都會先提The Macallan,而我,則對「最佳威士忌」的Glen Grant 18年竪豎起大姆指,那支18年有幾幾威水?我下次另文介紹。今次要說的,是這間「格蘭冠」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宣布推出180年以來年份最悠久的佳釀。那是 「格蘭冠Devotion」,一款精緻的 70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The post Speyside70年佳釀:Glen Grant Devotion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 LY

酒友每每提起Speyside區佳釀,大多都會先提The Macallan,而我,則對「最佳威士忌」的Glen Grant 18年竪豎起大姆指,那支18年有幾幾威水?我下次另文介紹。今次要說的,是這間「格蘭冠」單一麥芽威士忌酒廠宣布推出180年以來年份最悠久的佳釀。那是 「格蘭冠Devotion」,一款精緻的 70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既然是難得七十年佳釀,酒瓶那可以馬虎?「格蘭冠Devotion」以手工雕塑傑作的形式呈現,其靈感源自英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在位期間的非凡經歷,同時也是對女王70年堅定服務和畢生奉獻的精神致敬。這亦是酒廠先輩 James Grant少校和釀酒大師Dennis Malcolm 爵士共同體現的格蘭冠價值核心。

2023年出廠,簡單計算,1953年入桶、放在Oloroso雪莉酒調味的法國橡木桶歷經70年熟成歲月,再經手工挑選而成的「格蘭冠 Devotion」絕對是珍稀之作,七十年出一酒,非尋常矣。這瓶威士忌的色澤淳厚呈深栗色,濃郁的麥芽糖與成熟的桃香結合帶來鮮明花香,以及隨後的蜂蜜甜美。新聞稿形容此酒「層次豐富的果乾、葡萄乾、蘇丹娜無核白葡萄乾、乾香料和一絲橡木香氣為味蕾帶來陶醉享受。這款威士忌酒精含量高達55.5%,展現了格蘭冠威士忌的卓越品質及無與倫比的陳釀潛力。」我未有幸嚐過,但估計,七十年佳釀,一定醇厚馥郁芬芳,想一想也留口水。

只有7瓶

那一桶70年佳釀,能週製多少瓶?「格蘭冠Devotion」70年陳釀由釀酒大師Dennis Malcolm爵士及其團隊、獲獎匠人John Galvin以及GLASSTORM公司的熱玻璃大師Brodie Nairn聯手製作,僅提供7瓶手工吹製酒瓶,每支皆是獨一無二的精品,罕見非凡。得7瓶! 7瓶獨特酒瓶以令人著迷的寶石造型藝術品呈現,7個切面分別代表英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在位期間的7個10年。每瓶都配上銀色瓶帽,飾有各具意義的花卉雕刻圖案,以紀念她激勵人心的一生。寶石形狀的酒瓶完美嵌於精美木雕之中;木雕是由釀酒廠花園中一棵倒下的榆樹手工製作而成,繁複形狀和紋路靈感源於大自然。雕塑銀質外徑上的雕刻結合昔日英女王最喜愛的山谷百合花和蘇格蘭引以為傲的薊花。想起事頭婆,真係萬分感激,真的要飲番一杯致敬,我手下立時打開那瓶18年佳釀,salute!

Caption: 早前,格蘭冠釀酒廠與蘇富比拍賣行首次嘗試,以破紀錄價格81,250 英鎊 (101,300 美元)出售了「格蘭冠Devotion 1號酒瓶」,創格蘭冠威士忌有史以來的最高銷售價。而「格蘭冠Devotion」70年威士忌歷經70年陳釀,色澤極緻深沉,與出自John Galvin的華麗輕木雕結構形成鮮明對比,使其成為世上最矚目的威士忌收藏。

對於此次出品,釀酒大師Dennis Malcolm爵士表示:「我們本著真正的格蘭冠精神,將我們激勵人心的傳奇故事與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的奉獻精神結合,打造出這款傑作。所謂奉獻,就是對自己深切在意的事物表現出堅定不移的忠誠和熱愛,這正是我們釀造威士忌的核心理念,也讓我們與夥伴在合作中併發光芒。作品體現出前所未見的恆久品質與承傳。」

The post Speyside70年佳釀:Glen Grant Devotion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glen-grant-devotion/feed/ 0
東京首間凱悅臻選酒店Hotel Toranomon Hills正式開幕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tokyo-hotel-toranomon-hills/?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tokyo-hotel-toranomon-hills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tokyo-hotel-toranomon-hills/#respond Wed, 21 Feb 2024 14:26:44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5250 曾經跟Bvlgari住過東京虎之門之丘的Andaz Tokyo,當知道同屬Hyatt集團的東京首間凱悅臻選酒店選址落戶同一地區時,心中有個無聊的想法,原來一山真的能藏二虎。

The post 東京首間凱悅臻選酒店Hotel Toranomon Hills正式開幕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 楊文翰

曾經跟Bvlgari住過東京虎之門之丘的Andaz Tokyo,當知道同屬Hyatt集團的東京首間凱悅臻選酒店選址落戶同一地區時,心中有個無聊的想法,原來一山真的能藏二虎。

這個gag真的很爛,請大家原諒。說回新酒店,Hotel Toranomon Hills是Hyatt在東京的首間凱悅臻選酒店,於去年12月正式開幕,位於由Mori Building Co.開發的Toranomon Hills Station Tower之內,是東京著名商業中心,交通方便,鄰近銀座和六本木等購物及娛樂區,更與東京皇宮僅步行距離,從羽田機場乘車往酒店只需約30分鐘。

酒店由丹麥著名設計工作室Space Copenhagen負責設計,以北歐簡約風格融入日本文化之中,創造出輕鬆愜意的空間。酒店共設有205間客房和套房,所有房間均可飽覽東京的城市美景或著名的東京鐵塔,房內亦配備Nemohamo品牌的有機沐浴用品和內置純淨水濾水機,而30間套房更設有日式熱水浴缸,可以讓住客在經歷繁忙日程過後能徹底放鬆身心。酒店還設有兩間別具特色的複式設計「虎之門之丘套房」,每間面積為1,722平方尺,設施包括可靈活變換用途的會議、用餐和娛樂空間、客廳、位於下層的廚房,以及位於上層的可轉換式臥室和浴室。

酒店亦設有樓高六米的The Lounge,供太早扺達而未能check-in,又或者check-out還未需要趕着離開的酒店住客,享用商務、私人休閒、茶點,甚至是淋浴間等設施和服務,實在非常貼心。

在餐飲方面,酒店內的Le Pristine Tokyo是一間休閒高級餐廳兼咖啡店,由首次登陸亞洲並初次與Hyatt合作的著名荷蘭主廚兼企業家Sergio Herman掌舵。餐廳位於車站大廈的地下,連接酒店的接待處,並選用來自荷蘭和日本的時令食材,為客人提供充滿大都會風情的現代歐陸美食。

下次到東京無論是旅遊或公幹,都可以考慮入住Hotel Toranomon Hills,體驗一下這間位處日本重要商業中心的北歐風格酒店的住宿和餐飲服務。

The post 東京首間凱悅臻選酒店Hotel Toranomon Hills正式開幕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tokyo-hotel-toranomon-hills/feed/ 0
懷舊英式中菜滋味1908BC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1908bc/?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1908bc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1908bc/#respond Wed, 21 Feb 2024 13:55:48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5235 香港曾經歷過數次移民潮,當中最熱門的地點,應該是英國吧,而1908BC餐廳概念的構思,就是來自於英國布里斯托出生和成長的第二代華人Suzanna Ho。

The post 懷舊英式中菜滋味1908BC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 楊文翰

香港曾經歷過數次移民潮,當中最熱門的地點,應該是英國吧,而1908BC餐廳概念的構思,就是來自於英國布里斯托出生和成長的第二代華人Suzanna Ho。

1908BC是香港首間英式中菜館,主要為賓客們提供英國中菜館和中菜外賣中常見的菜式。餐廳的名字頗有意思,當中的1908是為了紀念英國首間中菜館在倫敦Piccadilly開設的年份,而BC則是British Chinese的簡寫,代表英籍華人。Suzanna的家人廿多年來在一直在當地經營一間城中著名的中菜館Dynasty,回流香港後,她發現市場上缺乏了一種帶有英國元素的中餐廳,於是決定開設1908BC,為跟她一樣懷念英國中菜館味道的人提供美味的傳統菜式。

坦白講,我不是第一次到訪1908BC,上兩次的印象已很模糊,連吃過什麼都記不起了,只知道不算十分正面。今次獲公關公司邀請,跟好友L一起去試菜,抱着與友共聚的目的應約,結果所有菜式均讓我喜出望外。當晚我們吃過的菜式有蝴蝶蝦多士、招牌炸魚薯條配咖哩汁、香酥鴨配薄餅、韓式辣汁燒牛肋骨、甜酸蝦球、星洲炒米等。

平日我自己都會做蝦多士,但因為懶惰,我只會用蝦膠,但1908BC的廚師除蝦膠外,還會放上原隻蝴蝶蝦,口感的確豐富得多,下次我也要跟着做。至於招牌炸魚薯條,那當然是英國的一道「知名」菜式,是否喜歡當然見仁見智,我喜歡香口食物,這道菜正合我胃口,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炸薯條配上帶點印度風味的咖喱汁,頗有新鮮感,不過我還是想要茄汁,因為我是出名的「吸血鬼」。那道香酥鴨配薄餅是一款西化了的北京烤鴨,廚房把整隻鴨用豉油、水果和香料混合而成的醃料醃製,方法類似英國的食譜,之後把鴨肉撕碎,再用滾油炸至皮脆肉嫩,食法也像北京烤鴨,以中式薄餅捲着鴨肉、青瓜、大蒽和甜鴨醬一起吃。我不愛吃辣,但韓式辣汁燒牛肋骨是當晚我最喜歡的一道菜,它辣度適中,燒牛肋骨香嫩多汁,配上韓國泡菜一起吃,更有風味。有人說甜酸雞球是英國最著名的中菜式,但當晚我們就把雞球換上蝦球,效果同樣香濃惹味。常言道,看似最簡單的菜式卻最考功夫、最難做得好,而最後一道星洲炒米也沒有令我失望,米粉夠乾身,不會濕漉漉、油淋淋。

相比起日本、法國和意大利,英國菜對我來說從來都不吸引,但試過當晚的多款英式中菜後,我心中已盤算着,趁着快要來臨的農曆新年,帶家人去吃一頓團年飯,讓大家也品嚐一下這種久違的味道。

The post 懷舊英式中菜滋味1908BC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1908bc/feed/ 0
綠寶石內尋寶:中環摩登居酒屋AOAO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central-izakaya-aoao/?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central-izakaya-aoao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central-izakaya-aoao/#respond Mon, 05 Feb 2024 07:46:20 +0000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p=4941 最近有一家新居酒屋落戶中環,走摩登路線,廚師團隊有米芝蓮星級餐廳經驗,創作看似簡單卻驚喜連連的菜式。

The post 綠寶石內尋寶:中環摩登居酒屋AOAO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Text: Joanna Chu 

常在日劇裏看到主角們歷經整天的奔波,工作後和同事、朋友到居酒屋點幾道小菜,小酌幾杯喝到微醺再回家,煩惱便一掃而空。最近有一家新居酒屋落戶中環,走摩登路線,廚師團隊有米芝蓮星級餐廳經驗,創作看似簡單卻驚喜連連的菜式。

石屎森林中的綠寶

中環摩登居酒屋AOAO的名字,取自日本「あおあお」之讀音,有翠綠色的意思,也代表寶石的顏色,裝潢設計也呼應着這個主題,餐廳門外置有一顆緩慢自轉的懸浮寶石,中間以樹脂藝術物料塑造翠綠色調。

佔地三千呎的室內空間劃分為酒吧和用餐區域,牆身飾有本地藝術家創作的樹脂藝術品,彷如置身於寶石之中。開揚的室外空間亦佔地2千呎,最為矚目的裝置是投射至大廈外牆的7米高投影畫面,效果逼真立體,並可與DJ音樂互動,令整個用餐體驗的層次提升。

本地食材入饌

白燒是烹調法中最能食到食材原味,AOAO主打的「炭燒白鱔」,聽廚師介紹食材取自香港本地漁場,養殖最後3天會將白鱔放到鹹水海域,可去除淡水飼養的泥腥味,更突顯到肉質的鮮甜。製作時先將白鱔慢火煎,逼出油分,至上桌時再即席以燒熱的備長炭炙燒白鱔,令魚皮香脆無比。

「雞翼章魚小丸子」亦是另一道必點下酒菜,章魚小丸子造型其實是雞翼墨魚球,雞翼去骨後釀入墨魚滑,然後炸成外香脆而內裏香膄多汁的小丸子,淋上章魚燒的醬油及蛋黃醬,是尋常日式小食的變奏版。

和風雞尾酒

舉杯大嗌「乾杯」是日本居酒屋的經典畫面,AOAO的調酒師特別將日式元素融入創作,特別推介的雞尾酒包括「Hutton Jadeite」,以威士忌、蜜桃綠茶、煎茶及新鮮荔枝調製,面層是以京都抹茶製成的泡沫,再撒上抹茶粉,混合後會變化成像酸味燒酒(Sour Shocchu)並帶有果香的風味。「Lily Safra」則以混合士多啤梨味的 Campari 及具備香料風味的 Vermouth 作基調,加入自家以新鮮士多啤梨煮製的糖漿,造型及味道也是女生首選。

The post 綠寶石內尋寶:中環摩登居酒屋AOAO first appeared on another watch magazine.

]]>
https://www.anotherwatchmagazine.com/lifestyle/central-izakaya-aoao/feed/ 0